所在位置:首页 > 诸侯 > 正文

殷商的八百诸侯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9-09 22:51:43 来源:网络 作者:

一、殷商的八百诸侯都有哪些?

八百诸侯,八百:表示多数,虚指。诸侯:各小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有出军赋与服役义务。此典指周武王不约而与八百诸侯会师,诸侯都说,商纣王可以讨伐。[1]变成成语后,比喻不听从统一领导的“独立王国”很多。

拼音   bā băi zhū hóu

名称   八百诸侯

出处    《史记·殷本纪》

释义

很多不听从统一领导的独立王国

用法   褒义

结构   偏正式

成语资料  注音:bā băi zhū hóu

释义:比喻不听从统一领导的“独立王国”很多。

        出处:《史记·殷本纪》:“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

相关故事

       周文王死后,子发继位,是为武王。周武王继位时,“殷之叛国”越来越多,商王朝内外交困,由周灭商而王天下的形势已经形成。当时,周的疆域西自甘肃灵台,东至河洛,并且占有长江、汉水、汝河流域广大地区,取得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优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周武王兴建都邑,在丰水东岸新建镐京,积极做好灭商的准备。

        经过几年准备,武王九年(公元前1048年),大会诸侯于孟津(今洛阳北)。前来参加大会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据说有八百人之多。在大会上,周武王举行誓师仪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盟津之誓”。这是一次“诸侯所由用命”的重要盟会,实际上是灭商的总动员。武王下令将士准备好船只,向黄河对岸进攻,落后者将以军法处置。顷刻间千舟竞发,浪花飞溅,周军迅速到达了对岸。但武王又急令返回,原来武王此战的目的是进行一次渡河战斗演练,同时要借机探明诸侯国的虚实。通过这次演练,武王认为一举灭商的时机还不够成熟,因而引兵暂退。从此,众多的诸侯都听从周的指挥,周也因此确定了盟主的地位。这就是“八百诸侯会盟津”。

        就在这个时候,商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想挽回商覆灭命运的忠臣贤士皆遭厄运,丞相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逃走,少师、太师相继投靠周王,商王身边只剩下一些奸佞小人。而周武王却依靠姜尚、周公旦、召公、毕公的辅佐,势力迅速壮大,积极谋划灭商大计。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武王亲自带领戎车三百辆、虎贲(勇猛的战士)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聚集于此,还有各地的诸侯军队和庸、蜀等众多的南方部落武装,并通告各地诸侯重新会师于盟津,共同与商决战。大军从盟津渡河,沿河向东进军,于正月甲子清晨到达殷郊牧野,武王再一次举行誓师动员,历数纣王“自绝于天”的种种罪行,宣布执行上天的旨意来讨伐商纣,大大鼓舞了士气。次年二月,两军在牧野会战,商军阵前倒戈,引领周军攻入殷都,纣王见大势已去,自焚身亡。

        “八百诸侯会盟津”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今孟津东北,清代立有会盟碑,今天的会盟镇也由此而得名。清《孟津县志》曾评论说:“当天下之要冲,西连关陕,东通曹卫,南北抵京都而达襄楚,可谓形胜之地也。”盟津古渡作为天险成为古洛阳的天然屏障,在中国古代军事地理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八百诸侯国存亡表

依据题干“大小此滚战争约500场”、“到春秋森袭余末期,虽然还有一些小国存在,但基本上已经是七大国的天下了”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促进国家局部统一,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材料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禅卜.

故选C.

三、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 什么典故

这个典故应该也就是历史上的当时的周武王去伐纣从里面也就能看的出来,当时周武王事实上也是积聚了很多人的力量去做这件事情,刚开始的时候她也想要聚集这些人,但是一看实际不对,他也没有继续下去,最后的话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继续做这件事情。

四、翻译 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

当时,诸侯不安时间会盟的有很多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手游排行榜
  • 手游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