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诸侯 > 正文

十八诸侯会盟年份?

发布时间:2023-08-12 02:42:22 来源:网络 作者:

一、十八诸侯会盟年份?

公元190年1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讨董的旗号,当中包括:

勃海太守袁绍

后将军袁术

冀州牧韩馥

豫州刺史孔伷

兖州刺史刘岱

河内太守王匡

陈留太守张邈

广陵太守张超

东郡太守桥瑁

山阳太守袁遗

济北相鲍信

据《后汉书》和《三国志》记载:各州郡起兵后,驻扎在不同的地方:袁绍、王匡屯兵河内,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屯兵邺县,袁术屯兵南阳,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屯兵酸枣。

二、八百诸侯会孟津是哪个朝代的?

公元前11世纪,商纣王昏庸无道,诸侯叛离而归顺西伯姬昌(周文王)。周文王卒,武王即位,太公望、周公旦等人辅佐。武王二年,姬发率兵东至孟津(今洛阳市孟津县东北,时为黄河重要渡口),八百诸侯来会,都说可以伐纣,武王则认为灭商时机还不成熟,于是退兵。

参考资料: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他拒纳忠言,滥施酷刑,还自恃大国而发动了旷日持久的征伐东夷的战争,使本已十分尖锐的各种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进一步加剧。激化了的内外矛盾,为西周的崛起提供了良机。

周本为殷商的附属小国,经过文王姬昌和武王姬发两代的苦心经营,国力日渐强盛起来,众多诸侯前来归附。文王为报杀父之仇,曾暗下决心,意欲攻灭殷商,但鉴于殷商已有500余年的统治根基,仍有强大的实力,未敢发动对商的战略决战,只是不断蓄积力量,采取一些实际步骤,如西击犬戎、密须,消除后顾之忧;东攻邗、黎、崇国,扫除了伐纣灭商道路上的障碍。

公元前1046年,文王去世,子武王继位。次年夏,武王率大军自镐京出发东进,不日来到黄河南岸的盟津(今洛阳市孟津东北),邻近部落方国前来参加会盟,助威者达“八百诸侯”。武王动员说,自己的祖先对上天功德无量,因此上天命先王(文王)灭掉残暴的殷商,拯救万民,不幸先王早逝,将重任托付于我。为实现先王遗志,大家都要全力协助,共同完成先祖的功业!遂下令将士登上船只,向黄河对岸进发。顷刻间,千舟竞发,浪花飞溅,各路大军迅速到达黄河北岸。但是,还未登陆,武王就急令返回南岸。何以如此?原来这是武王预先安排的一次重大的渡河实战演习,借此试探商王朝的应变能力以及诸侯国的军事实力。他看到商军已有戒备,认为灭商的时机还不成熟,因而引兵西还。此次盟津军事行动,史称,“盟津观兵”。

通过盟津观兵,不期而会“八百诸侯”,奠定了武王牢固的盟主地位,说明周有能力组织强大的军事力量发动灭商的战争。

盟津观兵两年以后,商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曾想挽回商朝覆灭命运的忠臣贤王悉遭厄运,王子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逃亡,少师、太师奔周,纣王身边只剩下一些奸佞小人。王室内人心惶惶,无人再敢出来规劝纣王。周武王认为伐纣灭商的时机已经到来。

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3年),武王亲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东向伐纣。出发前遍告诸侯重新会师于盟津,共同与商军决战。从镐京出发的大军,经渭河人黄河,浩浩荡荡,顺利抵达盟津渡口。在这里,武王第二次大会诸侯。这次会合后的联军,既有同姓诸侯,也有西方和南方的羌、微、造、彭、濮、庸、蜀等部落方国的部队。武王召开誓师大会,向联军发布了誓师令(《垆・泰誓》),历数纣王”自绝于天”的种种罪行,宣布执行上天的旨意――惩罚纣王,伐商联军士气旺盛,同仇敌忾,自盟津渡河后,乘虚而入,直奔殷都朝歌。

盟津会师,敲响了商纣的丧钟。之后,经过了决定性的战役――牧野之战,联军彻底打败厂商朝军队,攻入了殷商国都朝歌,纣王走投无路,焚火而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三、孟津会盟镇名字的由来

 

“孟津”地名源于“盟津”。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率大军向东进发,在黄河渡口会合各诸侯及部落首领八百人举行会盟、誓师仪式,在当时这里便被称为“盟津(“会盟的渡口”),这次会盟誓师也就叫“盟津之誓”,史称“八百诸侯会盟津”。会盟镇在1959年以前曾长期是孟津县城所在地,县城迁走后此地改称“老城乡”,1994年5月撤乡建立“会盟镇”,镇名即源于“八百诸侯会盟津”的历史典故。

不过,真正的“盟津”应该是在黄河北岸今孟州市境内,而不是在南岸的孟津县,只是自金代将河清县改名为“孟津县”以来长期以讹传讹,人们已普遍将当年的会盟地点认定为孟津。

四、洛阳孟津会盟镇名字的由来。

曾经有个师在偃师偃旗息鼓,也就是没打仗停了下来,名字就来了;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那个镇就有了

满意请采纳。

五、为什么武王伐纣,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

是一种试探,看看诸侯人心所向。看看商周在诸侯中的威严和实力对比。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手游排行榜
  • 手游新品榜